屯溪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登录

版块导航

管理反馈
疑问建议
查看: 1548|回复: 1

弹,弹,弹棉花!冬日里的温暖记忆,黄山还有吗?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小学三年级

Rank: 4

发表于 2016-10-29 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立即注册 已有账号?点击登录

x
岁月沧桑,弹棉花的旧调已渐渐远去。马头墙外,
是我们对旧事的留恋。
弹棉花是一种老手艺了,虽然如今已经不多见了。但是很多人都对“弹棉花”有着清晰的记忆。 “嘭、嘭、嘭嘭邦……”弹棉花的人背着一把“竖琴”,演奏着那古老而又似曾相识的“乐曲”,他们曾将朴实无华、音韵单调的旋律传出屋外,飞过马头墙,飘向了村庄的远方。

21815834d6fc125cd05936274abbafb6.jpg

9647202cb12faa54da87be1d4b0ad4b6.jpg
随着一声声弦响、一片片花飞,把一堆棉花压成一条整整齐齐的被褥,弹棉花仿佛就是一种魔术,让孩子们惊讶不已。那时候的弹棉花的工匠们也都走街串巷,生意应接不暇。

c5cfb297705e48c07d21025ead961aa6.jpg
在外行人的眼里,弹棉花是个很有趣的事情,而这些工具也挺有特色。弹棉花工具简单,一张长盈6尺的木弓上面绷着一根韧性极强的牛筋,一只木锤,一面压揉棉絮的圆型木质压模,一把上面布满锐利铁丁、用来粉碎旧棉絮的擦板,还有几锭用于固定棉絮的纱线。弹棉花的弓可以根据个人的习惯可长可短,通过用榔头敲击弓上的弦,来沾取棉花,把棉花拼成方形,我们所听到的弹棉花的标志性声响就是由它们发出来的。

204352da6ae17f8fc8c05a3faf6e1089.jpg
“檀木榔头,杉木梢;金鸡叫,雪花飘”这是弹棉花工匠们对自己的手艺的一种诠释,也是人们对他们的劳动最为形象的比喻。弹棉花不仅是费力也是个精细活,敲弓的时候要花大力气,而“上线”则是细致的工作。

2945cd881e6a5d151481b9060307ebe5.jpg

00481d0fffbb338452918e0118a27c14.jpg
弹棉花一般两人一班,师傅带着妻子或者徒弟当帮手。拆旧棉,擦老絮这类粗活皆由帮手劳作。过去乡下经济实力稍好的人家才买得起新棉花弹棉絮,在那计划经济流行发棉花票的年代,人口少的住户,一、二年也难凑齐一床新絮的棉花份量,加之大多农户经济又拮据,只得将睡了十几年甚至几代人的已经发黄变硬的旧絮拆开重弹翻新一下。尽管旧絮没有新棉暖和,但弹得十分柔软、疏松的棉絮,在寒风呼号的梦中照样给人以许多温馨与知足。

12755e47a23e5565b5fae159bbba3678.jpg
弹棉花的加工费按斤量计算,如东家要求网纱加密,得另外加钱。如是将结婚讨媳妇儿子用的鸳鸯絮,聪明的弹花匠会用红绿纱线在棉絮上做成两颗红心喜相连、鸳鸯戏水等图案,或者做上“美满姻缘”、“天作之合”、“白头到老”等吉祥字样……

07f3fba2ac889cf56edd1684b1473233.jpg
从上世纪末起,弹棉花这个老手艺就已经慢慢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因为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家里盖的,已经不仅仅是老的棉絮棉胎,取而代之的是品种繁多、色彩斑斓的各种各样腈纶被、九孔被、蚕丝被。对于这些方便简单又暖和的玩意儿,大多数人还是认同的。同时弹棉花的手艺也慢慢的被机械化操作所代替。

59415e6f90448f90e9b1616c8f93e672.jpg
      尽管这门古老的手工弹棉花技艺已经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然而时代的变化却散不尽人们心底的怀念。每当秋风乍起时分,庭院村落、街头巷尾就会响起“弹棉花咯,弹棉花嘞……”吆喝声。

bdb121d56f6200c6f81da8e93d195875.jpg
也许,常会看到一个人挑着扁担,一头是大弹弓和牵线杆,另一头则是磨盘、木槌之类的用具。这些温暖的场景,对于40 岁以上的人依旧如影随形,温暖心头。

870f14817366703a6d98d17ed046bbcc.jpg

(行走观察)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小学六年级

Rank: 7Rank: 7Rank: 7

发表于 2016-10-29 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怀念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版权声明|免责声明|小黑屋|屯溪网 ( 皖ICP备14001316号-1 )

GMT+8, 2025-5-2 20:10 , Processed in 0.157202 second(s), 5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